美麗中國:經濟環保須雙輪驅動
2013年伊始,霧霾、沙塵、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現實問題與美麗中國的圖景不禁形成巨大反差。兩會時間,美麗愿景如何起步,值得期待:繼去年PM2.5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空氣質量、水安全等環境保護問題勢必成為中心議題之一。
現狀篇
世界工廠之痛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愛你,而是我牽著你的手,卻看不到你的臉。一句網絡戲言述說了網民對霧霾天氣的無奈。霧霾陰影揮之不去,地下水污染接踵而來,土壤污染數據成謎,環境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背景
環境不堪重負
今年以來,十面霾伏,PM2.5數值爆表。2月,江蘇大部、河南中西部、山西西南部等地霧霾天數超過10天;江蘇、河南的平均霧霾日數分別為13.7天、9.9天,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若再不采取行動,空氣污染將成為誘發過早死亡的第一大環境因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報告警示:到2050年,全球每年因微小顆粒物污染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將會增加一倍至360萬人,而大多數死亡案例都將發生在中國和印度。
與此同時,水資源也頻頻曝出問題。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介gesep全球節能環保網紹,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是地下水,但全國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嚴重。
而更可悲的是,土壤也病了,但病情無從知曉。2月24日,北京律師董正偉收到了環保部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對他所提出的請求環保部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信息的申請,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
早在2006年7月,原環??偩直阈己馁Y約10億元,開始對全國土壤污染狀況展開首次調查。據權威媒體當時報道,此次調查預計2008年完成。報道還援引原環??偩值牟煌耆{查資料稱,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自此之后,關于中國土壤污染現狀,便少有官方數據見諸報端。
原因
以污染換GDP
十年光陰里,中國在發展的道路上高歌猛進,但傲人答卷的背后,不堪重負的環境正在對我們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在分析人士看來,必須要平衡好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正如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所言,離開經濟發展講環保,那是緣木求魚;離開環保談發展經濟,那是竭澤而漁。
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對記者表示,中國的環境問題是工業化進程中不斷積累的結果,造成了現在的消化不良。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劉非認為,從很大程度上講,中國污染問題的根本誘因,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經濟分工中所處的實際地位所帶來的客觀結果,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經歷的一個痛苦過程。只不過由于地方政府惟GDP的理念、功利主義的心態、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等人為因素使污染問題的嚴重程度被放大。劉非對記者指出,自二戰以來,全球經歷了四次大的產業轉移浪潮,從美國到日、德,再到亞洲四小龍,再到中國、東盟,每一次產業轉移都伴隨著輸入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劉非進一步分析,改革開放使中國內地成為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奠定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但是由于發達國家強大的議價能力,中國在國際分工中承接了發達國家的淘汰產業,形成高污染、高碳排、高能耗的產業結構,同時也形成對高碳技術的依賴以及高碳的能源消費習慣;另一方面,中國以投資拉動經濟的發展模式,使經濟發展過度依賴高碳產業。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吳晗?則對記者表示,除了發達國家高污染產業轉移遺留下的問題外,中國企業環保意識差、政府監管力度弱、懲戒力度小等也加劇了環境問題。此外,私家車發展迅速,汽車尾氣大量排放,也讓環境不堪重負。